又将放榜
四海为家宝绪隆,旁求文雅振儒风。
命乡随叶来多士,较艺抡材有泽宫。
簪绂近臣当显任,丝纶深旨论丹衷。
旰宵汲汲予存念,夙夜孜孜尔徇公。
名实岂惟稀鉴内,贤能皆萃网罗中。
儜观翘楚登时用,布政分忧协庶功。
命乡随叶来多士,较艺抡材有泽宫。
簪绂近臣当显任,丝纶深旨论丹衷。
旰宵汲汲予存念,夙夜孜孜尔徇公。
名实岂惟稀鉴内,贤能皆萃网罗中。
儜观翘楚登时用,布政分忧协庶功。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科举考试放榜时的场景,展现了统治者选拔人才、振兴文化的理想。全诗用平实的语言传递出几个核心思想:
1. 国家重视人才
开篇就说四海之内都在寻找有才学的人("四海为家宝绪隆"),皇帝亲自下令在各地选拔读书人("命乡随叶来多士"),像在泽宫这样的考场里比较他们的才能。这说明科举考试是国家大事。
2. 考官责任重大
诗中提到考官们要日夜操劳("旰宵汲汲"、"夙夜孜孜"),公平公正地选拔人才。他们手里掌握着改变考生命运的权力,必须认真负责。
3. 选拔标准严格
"名实岂惟稀鉴内"说不仅要看名声,更要看真才实学;"贤能皆萃网罗中"表示要把真正有本事的人都选出来。这反映了选拔的公平性追求。
4. 对未来的期待
最后两句想象被选中的人才("翘楚")将来能做好官,为百姓分忧。表达了通过科举选拔优秀官员治理国家的愿望。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用考试放榜这个具体场景,展现国家人才选拔制度
- 既有对现实的描写(考场、考官),又有对理想的展望(贤能治国)
- 语言庄重但不难懂,像"日夜操劳"、"公平选拔"这些意思今天依然适用
本质上,这是一首关于"公平考试选拔好官"的赞歌,反映了古代通过科举实现社会公平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