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退四首

昔日於陵子,遗荣自灌园。
三分轻国爵,一世谢人宣。
野笠锄春陇,横槔汲晓源。
区区冒荣者,天壤亦何言。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叫於陵子的人主动放弃官职、归隐田园的故事,表达了对淡泊名利的赞赏和对追名逐利者的讽刺。

前四句说於陵子这个人,放弃了荣华富贵,选择回家种地。他看轻高官厚禄,一辈子都不接受别人的举荐做官。这里用"三分轻国爵"(把国家给的爵位看得很轻)和"谢人宣"(拒绝他人推荐)突出了他淡泊名利的性格。

中间两句描绘了田园生活的画面:戴着草帽在春天锄地,用桔槔(一种汲水工具)在清晨打水。这些日常农活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朴素生活的美好。

最后两句是作者的感叹:那些拼命追求虚荣的人,和於陵子相比,在天地之间还有什么好说的呢?"天壤"二字形成强烈对比——一边是开阔自然的天地,一边是狭隘的功名心,作者的态度很明显了。

全诗用具体的生活场景对比抽象的名利概念,通过於陵子的选择告诉我们:简单真实的劳动生活,比虚伪的荣华富贵更有价值。就像现在有人放弃高薪工作去乡下种地一样,这种追求内心自由的选择永远能打动人心。

宋庠

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工部尚书宋祁之兄。祖籍安州安陆,后迁居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 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郑国公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追赠太尉兼侍中,谥号“元献”(一作元宪),英宗亲题其碑首为“忠规德范之碑”。宋庠与弟宋祁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多秾丽之作,著有《宋元宪集》、《国语补音》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