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液池送黄淮辞政

天香早折仙桂枝,笔花五彩开凤池。
蓬莱之山直奎壁,近侍九重天咫尺。
永乐圣人临御初,鞠躬稽首陈嘉谟。
仁皇监国文华殿,左右谋猷共群彦。
朕承大宝君万方,相与共理资贤良。
倾心写诚任旧老,而卿引疾先还乡。
五历星霜复相见,霜鬓萧萧秋满面。
是时,
朝旭光升紫殿明,相对清言良慰情。
留之累月未尽意,归心又欲东南征。
太液清冷涵碧藻,杨柳芙蕖相映好。
凫鷖鸂鷘弄澄波,紫雾红云拂琼岛。
芳肴在爼酒在壶,工歌鹿鸣续白驹。
君臣大义士所重,心虽廷阙身江湖。
雁荡峰高清不极,中有谢公旧游迹。
采芝斵苓可常年,应在天南忆天北。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功成名就的老臣告老还乡的场景,展现了君臣之间深厚的情谊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开头用"天香早折仙桂枝"比喻这位大臣很早就考取功名,才华横溢。他在皇帝身边工作多年,从永乐到仁宗时期都尽心辅佐。现在新皇帝登基,本想继续重用他,但老臣因年事已高请求退休。

诗中特别描写了两次感人的会面:第一次是五年后重逢,老臣已是白发苍苍;第二次是在皇宫设宴饯别,太液池边杨柳荷花相映成趣,水鸟嬉戏,云雾缭绕,美酒佳肴相伴,乐队演奏着送别的乐曲。

皇帝虽然不舍,但理解老臣归隐的心愿。最后想象老臣回到雁荡山老家后,虽然身处江南美景中,仍会怀念北方的朝廷。诗中"心虽廷阙身江湖"一句特别动人,道出了老臣身在江湖却心系朝廷的矛盾心情。

全诗通过优美的自然景物描写和真挚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古代知识分子"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理想,以及功成身退的传统美德。

朱瞻基

朱瞻基(1398年-1435年1月31日),即明宣宗(1425年-1435年),明朝第五位皇帝。明仁宗朱高炽长子,幼年就非常受祖父朱棣与父亲的喜爱与赏识。洪熙元年(1425年)即位。在位期间文有“三杨”、蹇义、夏原吉;武有英国公张辅,地方上又有像于谦、周忱这样的巡抚,一时人才济济,这使得当时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朱瞻基与其父亲的统治加在一起虽短短十一年,但却被史学家们称之为“功绩堪比文景”,史称“仁宣之治”。宣德十年(1435年)驾崩,终年38岁,葬景陵。庙号宣宗,谥号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