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下作

红尘车怼道,曾向闹中看。
贵贱人多等,利名心一般。
侯门崇嗜欲,客路薄孤寒。
谁肯翻然悟,寻仙求大丹。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都市的世俗百态,通过对比手法揭示了人性中的普遍欲望和社会的不公现象。

前四句像一组快镜头:拥堵的街道上尘土飞扬,权贵与平民挤在同一条路上。表面上大家身份不同,但内心对名利的热衷却一模一样——富人想更富,穷人想翻身,本质上都是被欲望驱使的同类人。

五六句用特写镜头对准两个极端:朱门大户里,权贵们放纵享乐;而漂泊异乡的寒门学子,却连基本温饱都难保障。这种"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对比,暴露出社会的残酷现实。

最后两句突然转向修仙主题,看似突兀实则深刻。诗人用"谁肯"这个反问,戳破了众人沉迷名利的假象——明明有更高尚的精神追求(修仙炼丹象征超脱),但被欲望蒙蔽的人们根本不愿醒悟。

全诗像一面照妖镜,映照出古今相通的人性:我们至今仍困在房贷、职场、物欲的"红尘道"上,那些抱怨内卷却不肯放下攀比的人,不正是诗中"利名心一般"的现代版吗?诗人用短短40字,完成了一场穿越千年的灵魂拷问。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