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简单直白的比喻,讲了一个关于"看错本质"的深刻道理。
前两句"若陈见面太悬殊,云水重新诳惑渠"是说:如果一开始就把事情看错了(见面悬殊),那么就像把云和水搞混一样,会一直被假象欺骗(诳惑渠)。就像有人把倒影当真,把云雾当实物,犯下根本性错误。
后两句"谩说当时曾省悟,却将鱼目当明珠"更犀利:有些人嘴上说自己醒悟了(谩说省悟),实际上还是分不清真假,把鱼眼睛(廉价普通的东西)当成珍珠(珍贵的东西)。就像现在很多人把表面功夫当实力,把包装当内涵。
全诗的精髓在于:人最可怕的不是一时糊涂,而是固执地把错误当真理。诗中用"云水""鱼目明珠"这些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作比,让这个哲理变得特别接地气。它提醒我们:要警惕那些看似华丽实则虚假的东西,学会看透本质,否则永远活在自我欺骗中。
释文礼
释文礼(一一六七~一二五○),号灭翁,俗姓阮,临安(今属浙江)天目山人,因别号天目。年十六,依乡之真向寺僧智月得度,遍参名师。历主临安广寿、净慈,永嘉能仁,安吉福泉,四明天童等刹,归终于梁渚之西丘。理宗淳祐十年卒,年八十四。事见明崇祯《天童寺志》卷六《宋天目禅师行状》。释文礼诗,据《颂古联珠通集》、《天童寺志》等书所录,编为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