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琴

桐梓年深半裂开,峄阳道士独怜才。
细磨蛇腹秋风起,轻凿龙池夜雨来。
此日铭边重注字,当年爨下欲成灰。
何时试鼓阳春曲,预拂空山小石台。

现代解析

这首诗《借琴》通过描写一张古琴的命运,表达了知音难觅、才华被埋没的感慨,同时寄托了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前四句用生动的比喻描绘古琴的材质和制作过程: - "桐梓年深半裂开":古琴是用老桐木做的,木头都开裂了,说明年代久远 - "峄阳道士独怜才":只有一位道士欣赏这块木料,暗示知音难得 - "细磨蛇腹秋风起":精心打磨琴身时,仿佛能听到秋风的声音 - "轻凿龙池夜雨来":在琴上凿出音孔时,又像听到了夜雨声

后四句写古琴的经历和期待: - "此日铭边重注字":现在重新在琴上刻字 - "当年爨下欲成灰":当年差点被当柴火烧掉,比喻才华曾被埋没 - "何时试鼓阳春曲":期待有一天能弹奏高雅的曲子 - "预拂空山小石台":想象着在山间石台上抚琴的意境

全诗妙在把古琴拟人化,表面写琴,实际是写人。通过琴的经历,反映了人才被埋没、知音难求的普遍困境,但最后又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期待。诗中"蛇腹"、"龙池"都是古琴的部件名称,用得很巧妙,既写实又富有诗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