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石对月歌
长江荡荡清无烟,谁提明月空中悬。
寒辉流波两相漾,照见万里秋无边。
颇忆昔时锦袍客,仰邀皓魄金尊前。
掬水捉月月不得,骑鲸奔入千重泉。
月里霜娥搴帏笑,狂奴故态犹依然。
不闻天上蟾兔窟,乃落水底蛟龙渊。
前人已往后人在,依旧江流月不改。
恨无往日君奇句,能使江月添光彩。
夜深江清月转明,泠泠环佩天风鸣。
彷佛精灵来共语,长呼不应还心惊。
愿乞阳侯一掬水,为君结祠幽崖里。
岁岁秋光三五前,高歌先生问月篇。
寒辉流波两相漾,照见万里秋无边。
颇忆昔时锦袍客,仰邀皓魄金尊前。
掬水捉月月不得,骑鲸奔入千重泉。
月里霜娥搴帏笑,狂奴故态犹依然。
不闻天上蟾兔窟,乃落水底蛟龙渊。
前人已往后人在,依旧江流月不改。
恨无往日君奇句,能使江月添光彩。
夜深江清月转明,泠泠环佩天风鸣。
彷佛精灵来共语,长呼不应还心惊。
愿乞阳侯一掬水,为君结祠幽崖里。
岁岁秋光三五前,高歌先生问月篇。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长江月夜的壮美景色,同时融入了对历史人物的追忆和人生感慨。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前四句)是写景。诗人用"长江荡荡"和"明月悬空"勾勒出开阔的江月图景,月光与波光相互辉映,展现出万里秋夜的辽阔意境。这里用"清无烟"形容江面澄澈,用"寒辉"表现月光的清冷质感。
第二部分(中间十二句)转入怀古。诗人联想到唐代诗人李白(锦袍客)捞月而死的传说,用"掬水捉月"、"骑鲸奔泉"等生动画面再现了这个浪漫传说。通过"月里霜娥笑"的想象,暗示李白豪放不羁的性格(狂奴故态)。随后诗人感慨时光流逝(前人已往后人在),但江月永恒不变,遗憾自己写不出李白那样让江月增色的诗句。
第三部分(最后六句)写诗人的情感升华。夜深时月光更明,诗人仿佛听到仙人的环佩声响,产生与古人灵魂对话的幻觉。最后表达想要为李白建祠祭祀的愿望,希望在每年中秋前高歌李白的问月诗篇。这里"阳侯"指水神,"问月篇"暗指李白的《把酒问月》。
全诗特色在于:
1. 将现实景物与历史传说自然融合
2. 通过对比永恒的自然与短暂的人生,引发深沉思考
3. 语言既有"骑鲸奔泉"的奇幻想象,又有"江流月不改"的哲理感悟
4. 结尾表达了对李白诗歌成就的敬仰之情
诗人借长江明月之景,既展现了自然之美,又抒发了对先贤的追慕和对艺术永恒的向往,是一首情景交融、富有浪漫色彩的怀古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