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孝子庐墓词

陟彼岵兮望父,陟彼屺兮望母。
若仪容兮在前,恍音声兮在后。
陟彼屺兮望母,陟彼岵兮望父。
惝恍惘兮无闻,心摇摇兮愁苦。
闻空庐兮山之巅,朝松有岚兮暮萝有烟。
其下维地兮其上维天,食思寝思兮以日以年。
呜呼魂乎其有知兮矢相从于九泉。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一个孝子对已故父母的深切思念,情感真挚动人。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1. 结构特点
全诗像一首循环往复的哀歌,通过"望父-望母"的交替呼唤(岵指多草木的山,屺指光秃的山,古人常用它们象征父母),形成回环咏叹的效果。就像一个人在山间徘徊,不断切换着思念的对象。

2. 思念的具象化
诗人用生动的感官描写表现思念:总觉得父母"好像就在眼前","声音仿佛在身后",这种幻觉描写比直接说"我很想念"更有感染力。后文"食思寝思"更说明这种思念已经渗透到日常生活中。

3. 环境烘托
山中空庐、晨雾暮烟的描写不是闲笔。松萝云雾的朦胧感,正好对应着记忆的模糊不清;而"上天下地"的广阔空间,反衬出诗人独自守墓的孤独。

4. 情感升华
结尾的"誓相从于九泉"不是消极的轻生,而是用极致的方式表达对团圆的渴望。就像现代人说"恨不得跟了去",是悲痛到极点的自然流露。

全诗没有用复杂典故,就像一首质朴的民谣,通过反复吟唱、虚实结合的画面,让我们感受到:真正的思念,是会让人产生幻觉的;而最深的悲痛,往往表现为平静的坚持(守着墓庐日复一日)。这种跨越时空的亲子之情,至今仍能引发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