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张氏勤有堂

世间义理尽无涯,桃李春风总一家。
最恨一般浮浅学,卖花担上漫看花。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简单生动的比喻,讲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真正的学问需要踏实钻研,不能浮于表面。

前两句说"世间道理学不完,就像春风里桃李花开都是一样的美好",意思是知识博大精深,但核心规律是相通的。诗人用"桃李春风"这样美好的画面,比喻学问的本质是相通的。

后两句批评了一种坏习惯:"最讨厌那些肤浅的学习态度,就像在卖花担子上随便看花"。这里用"卖花担上看花"这个生活场景,形象地讽刺了那些不深入钻研、只求表面功夫的人——就像路人随便瞥一眼花担,根本不会真正欣赏花朵的美。

全诗通过对比手法,前半说学问的美好,后半批评浮躁的学习态度。核心是告诫我们:学习要像培育桃李那样用心扎根,不能像看街头卖花那样走马观花。直到今天,这种反对浮躁、倡导踏实钻研的思想,对我们仍有启发意义。

马廷鸾

马廷鸾(1222年—1289年),字翔仲,号碧悟。宋饶州乐平(今江西乐平市)众埠乡楼前村人。幼年丧父,贫不改志,刻苦读书,淳祐七年(1247),马廷鸾赴京参加乙未科省试,获进士第一,殿试为第四,一举成名。他一生勤政爱民,秉性正直,从地方官直至宰相高位。惜南宋朝廷为权奸把握,不能尽展其才华。度宗朝奸臣贾似道、丁大全当国把持朝政,视为异见,受其压制,迫于内忧外患,廷鸾饮恨引退。宋亡,马廷鸾拒绝与元政权合作,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