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文人酒后夜归的随性场景,充满生活趣味和洒脱情怀。
第一句"浊醪时饮十分杯"说:喝着浑浊的米酒,每次都喝得尽兴。这里的"十分杯"不是指具体十杯,而是形容喝得痛快。浊醪是当时普通的农家酒,说明主人公不拘小节。
第二句"万象溟濛晓气皑"写景:清晨雾气朦胧,万物都笼罩在一片白茫茫中。这个画面既真实又带着醉眼朦胧的恍惚感。
第三句"醉倒篮舆夜归去"最有趣:喝得醉醺醺的,坐着竹轿晃晃悠悠回家。"篮舆"是当时的一种简易轿子,说明主人公官职不高但很自在。
最后一句"金吾宁复识谁哉"最显洒脱:就算遇到巡夜的官兵,谁还认得我是谁呢?"金吾"指巡夜官兵,这句话既写实又透着几分得意,展现了一个微醺文人的豪放不羁。
全诗用最生活化的场景——喝酒、醉归,写出了文人超脱世俗规矩的潇洒。没有刻意说理,却在寻常事中见真性情,让读者感受到那种"醉后不知天在水"的畅快。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