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

霜林木叶未全红,疏雨萧萧不满空。
万里黄花欺病眼,十年乌帽怯秋风。
可怜望远身能健,愈觉追欢岁不同。
便欲题诗问乡国,不堪回首失飞鸿。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日里的深沉乡愁,通过自然景象与人生感慨的交织,传递出时光流逝、孤独思乡的复杂情感。

前两句用"霜林""疏雨"勾勒出深秋的萧瑟画面——树叶还没完全变红,细雨稀疏地飘着,整个世界显得空旷寂寥。这里用"不满空"巧妙表现出秋雨的绵薄无力,也暗示诗人内心的空落感。

中间四句是情感的核心。"万里黄花"与"病眼"形成强烈对比,灿烂的秋菊反而刺痛了游子的眼睛;"十年乌帽"指多年漂泊的官场生涯,秋风吹来令人心生怯意。诗人感叹:虽然身体还算硬朗能远眺故乡,但越是想要追寻欢乐,越感觉岁月已改变了太多。这里"追欢岁不同"写得特别动人,道出了中年人共通的惆怅——不是不想快乐,而是心境再也回不到从前。

最后两句将情绪推向高潮。想写首诗问问家乡的消息,却连传信的鸿雁都看不见了。这个结尾非常巧妙,"失飞鸿"既是实写秋雁南飞的自然现象,又暗喻与故乡音讯断绝的孤独,让整首诗的思乡之情余韵悠长。

全诗就像一幅用文字绘就的水墨画:秋林、细雨、黄花、乌帽、飞鸿等意象自然组合,而字里行间流淌着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故乡的眷恋。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克制而深沉的表达——没有痛哭流涕,只是静静看着落叶细雨,就把中年游子的复杂心绪写得入木三分。

晁公溯

晁公溯:一作晁公遡,字子西,济州巨野(今山东菏泽市巨野县)人,晁公武弟。宋高宗绍兴八年进士。史籍无传,据本集诗文,知其举进士后历官梁山尉、洛州军事判官、施州通判,绍兴末知梁山军。宋孝宗乾道初知眉州,后为提点潼川府路刑狱,累迁兵部员外郎。著有《嵩山居士文集》54卷,刊于乾道四年,又有《抱经堂稿》等,已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