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替别人写的悼念一位已故官员的挽词。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
第一,诗的前四句在说这位官员的为政品格。他的政治才能源自深厚的家学渊源("政自渊源出"),名声像大海高山一样清正("声连海岳清")。他本应是朝廷重臣("身列宿"指位列高官),没想到晚年才当上地方长官("专城"指主管一城的长官)。
第二,中间两句写他的为人。整个时代都称赞他正直敢言("遗直"),连朝中大臣都敬畏这位德高望重的长者("老成")。这里用"畏"字不是害怕,而是表达敬重。
第三,最后两句最动人。用"棠阴"典故(周朝召公在棠树下办公,后人怀念他),问现在有几个人会为他流泪?这些眼泪究竟是为谁而流?表面是疑问,实际暗示这位清廉官员值得所有人怀念。
全诗通过三个递进层次:先赞能力,再颂品德,最后抒情,塑造了一位德才兼备却晚遇的清官形象。最妙的是结尾的设问,让读者自己体会这位官员的价值,比直接赞美更有力量。诗中"海岳清""棠阴"等意象,既典雅又富有画面感,让哀思显得庄重而不浮夸。
释宝昙
释宝昙(一一二九~一一九七),字少云,俗姓许,嘉定龙游(今四川乐山)人。幼习章句业,已而弃家从一时经论老师游。后出蜀,从大慧于径山、育王,又从东林卐庵、蒋山应庵,遂出世,住四明仗锡山。归蜀葬亲,住无为寺。复至四明,为史浩深敬,筑橘洲使居,因自号橘洲老人。宁宗庆元三年示寂,年六十九(本集卷一○《龛铭》)。昙为诗慕苏轼、黄庭坚,有《橘洲文集》十卷。《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宝昙诗,以日本东山天皇元禄十一年戊寅织田重兵卫仿宋刻本(藏日本内阁文库)为底本。集外诗附于卷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