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中寺院借宿一晚的宁静体验,充满了自然与禅意的美感。
前两句写诗人来到这处远离尘嚣的寺院,与友人长谈至夜深。这里"无尘境"既指实际环境的清净,也暗喻心灵的超脱。
中间四句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山寺夜景:秋风吹过古木的沙沙声,月光洒满空荡的走廊,山间雾气沾湿了衣衫,清冽的溪水漱口带来凉意。这些描写调动了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此地的眷恋,他希望能收拾行装("整缾锡"指整理僧人云游的器具),长期隐居在这幽静的山房。这透露出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对清净修行的向往。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通过对山寺夜景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追求心灵宁静的愿望。诗中那种远离尘嚣、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活状态,至今仍能引起现代人的共鸣。
释智圆
释智圆(976~1022),字无外,自号中庸子,或称潜夫,俗家姓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初天台宗山外派重要的诗文僧。他隐居西湖孤山多年而卒,后人因称其为“孤山法师”。释智圆虽为佛徒,但颇爱好儒学,喜为诗文,是唐中叶至宋初儒释道三家学说相互渗透的时代潮流下,致力于儒释相通的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