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同游朱绯堂时的所见所感,通过细腻的自然景物描写,传递出一种怀旧与怅惘交织的复杂情绪。
首联"当日朱绯梦,荒烟代鹤城"用对比手法展开:曾经繁华的朱绯堂(可能指代显赫的府邸)如今只剩梦境般的记忆,眼前只有荒烟笼罩的城池。这里"代鹤城"可能是用典,暗示物是人非的沧桑感。
中间两联用电影镜头般的语言勾勒出游历画面:夕阳为草地镀上金边,密林深处传来鸟鸣(视听结合);山路因将雨而微湿,云雾缭绕中露出半截青山(触觉与视觉)。这四个画面看似平常,但"欲雨""出云"的动态描写让景物活了起来,让人仿佛能感受到空气中的湿润和山间的雾气。
尾联突然转折:虽然身体在此游览,但心神已飞回故乡,唯一遗憾的是故乡没有"爱翁亭"这样的景致。这里的"爱翁亭"可能是虚指,代表诗人心中理想的精神栖息地。这种"身在景中却心系他处"的矛盾心理,恰恰强化了全诗怅然若失的氛围。
全诗妙在将空间(游历路线)、时间(从午后到将雨的时段)、情感(从观景到思乡)三条线索自然交织,用"微湿""半青"等精准的形容词营造出朦胧意境。特别是最后"只欠"二字,看似轻描淡写,却道出人永远在追寻心灵归宿的永恒命题,让普通的游记升华为对人生况味的体悟。
许月卿
(1216—1285)徽州婺源人,字太空,后改字宋士,号泉田子,人称山屋先生。理宗淳祐四年进士。授濠州司户参军。历本州及临安府学教授,屡疏斥丁大全等奸邪,出干办江西提举常平事。贾似道当政,召试馆职,以言不合罢归,遂闭门著书。宋亡,深居不出。谢枋得甚为推崇。有《先天集》、《百官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