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之季共各携李伯时画轴见过分韵得人字
人生不相知,白头反如新。知心不在久,觌面还成亲。
况我五安师,二妙俱可人。元龙百尺楼,人物谁与邻。
风流小安丰,玉树高嶙峋。联翩两竹舆,访我南坡春。
遂遣小叔雅,娱此照坐宾。王春三月雨,浸浸如游尘。
是日天为喜,霁色明清晨。各携古锦囊,共出画苑珍。
太邱重千载,高标澹风神。丹铅表丘壑,制度殊冠巾。
渊明撷秋菊,醉面玉色匀。龙眠赋远游,濯发天池滨。
二老不并世,异世真同论。当年天厩马,调御皆服驯。
绝域来象龙,地行俱麒麟。老眼阅神骏,摩挲得逡巡。
客意亦复悦,领我杯中醇。尚苦江夏帖,入我幽梦频。
倒箧倘有意,叩门君勿嗔。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人生难得遇到知己,但只要心意相通,哪怕刚认识也能亲如老友。诗人用轻松愉快的笔调,记录了一次与两位知心朋友赏画、饮酒的春日聚会。
全诗可以分成四个部分:
1. 开篇先讲人生哲理:真正的友情不在于认识时间长短("白头反如新"),而在于心灵相通("知心不在久")。就像诗人遇到的两位朋友,虽然身份地位很高(用"百尺楼"形容地位崇高),但都平易近人。
2. 中间描写聚会场景:三月春雨过后,天气放晴的清晨,两位朋友坐着竹轿来访。他们带来珍贵的古画,大家一起欣赏。诗人特别描写了两幅画:一幅是淡泊名士的风采,一幅是陶渊明采菊的闲适。通过赏画,诗人感觉跨越时空与古人神交。
3. 接着写赏画细节:画中的骏马栩栩如生,让诗人反复抚摸欣赏("摩挲得逡巡")。朋友们也开怀畅饮,酒逢知己千杯少。
4. 结尾很幽默:诗人说虽然聚会很开心,但还惦记着朋友收藏的书法名帖("江夏帖"),暗示想借来看。最后开玩笑说"要是来敲门借字帖,可别生气啊",展现出朋友间的亲密无间。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把深刻的交友之道说得简单明白
- 用"三月雨""竹舆""古画"等意象营造出雅致的文人聚会氛围
- 通过赏画细节展现艺术鉴赏的乐趣
- 结尾的玩笑话让整首诗活泼起来,看到古人也有调皮可爱的一面
诗人告诉我们:真正的友谊能跨越身份地位,在艺术欣赏和美酒畅谈中,获得精神共鸣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