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诗 其二

黄帝肃驾,南游具茨。
襄城之野,七圣皆迷。
慰暋亡途,道逢小儿。
一语瞭彻,拜称天师。
岂必大隗,治其庶而。
足已不逊,他人之资。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了一个古代传说故事,暗含深刻的人生哲理。

故事开头说黄帝带着七位贤臣南巡,结果在襄城郊外集体迷路。这时遇到个放牧的小孩,小孩一句话就点明了方向,黄帝立刻恭敬地称他为"天师"。诗人通过这个典故告诉我们:真正的智慧不一定来自权威(大隗是古代传说中掌管山林的神),平凡人(庶民)也可能有真知灼见。如果因为对方身份低微就傲慢不听劝(足已不逊),反而会错过宝贵的学习机会(他人之资)。

全诗用生动的历史故事说明:
1. 身份地位不等于智慧高低
2. 要保持谦逊开放的心态
3. 生活中处处有老师,关键要能放下成见

最妙的是最后两句,像一记警钟:那些自以为是、看不起别人建议的人,其实是在断送自己获取智慧的机会。这种借古喻今的写法,让深刻的道理变得特别有说服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