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和歌辞。王昭君

合殿恩中绝,交河使渐稀。肝肠辞玉辇,形影向金微。
汉宫草应绿,胡庭沙正飞。愿逐三秋雁,年年一度归。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王昭君远嫁匈奴的悲情故事为背景,用简单却富有画面感的语言,展现了她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前四句写昭君离开汉宫后的处境:曾经受宠的恩情断绝了,汉朝派往交河的使者也越来越少。她肝肠寸断地离开华丽的宫廷,独自走向荒凉的匈奴之地(金微指匈奴领地)。"肝肠辞玉辇"这个比喻特别生动,让人感受到她离宫时撕心裂肺的痛苦。

后四句用对比手法:想象此时汉宫的草应该正绿(暗示生机勃勃),而匈奴之地却只有漫天黄沙。最后两句是全诗最打动人的地方——昭君许下心愿:希望能像秋天的大雁一样,每年都能南归一次。这个比喻既美好又心酸,大雁尚能自由往返,而她作为和亲公主却永远无法归乡。

全诗最妙的是用"汉宫草绿"和"胡庭沙飞"的对比,不用直接说思念,就让人感受到昭君对故乡的眷恋。最后借大雁表达愿望的写法,比直白地说"我想回家"更有诗意,也更能引起读者共鸣。

卢照邻

卢照邻,初唐诗人。字升之,自号幽忧子,汉族,幽州范阳(治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其生卒年史无明载,卢照邻望族出身,曾为王府典签,又出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在文学上,他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以文词齐名,世称“王杨卢骆”,号为“初唐四杰”。有7卷本的《卢升之集》、明张燮辑注的《幽忧子集》存世。卢照邻尤工诗歌骈文,以歌行体为佳,不少佳句传颂不绝,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等,更被后人誉为经典。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