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天

洞天清回销烟霞,欲访仙踪兴倍加。
每到山溪幽绝处,水边林际见梅花。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寻找仙人踪迹的旅程,充满了清幽脱俗的意境。

前两句写主人公被洞天仙境般的景色吸引,兴致勃勃地想去探寻仙人的踪迹。"销烟霞"三个字特别传神,既写出了云雾缭绕的仙境感,又暗示世俗的烦恼在这里都消散了。

后两句是整首诗最精彩的部分。诗人没有直接写找到仙人,而是通过"山溪幽绝处"这个最僻静的地方,意外发现了水边林间的梅花。这里的梅花不是普通的花,而是象征着高洁品格和仙人踪迹的意象。

整首诗的妙处在于:
1. 用寻仙的过程暗喻追求理想境界
2. 通过自然景物展现超脱尘世的美
3. 结尾的梅花既点题又留白,让读者自己体会其中的深意

诗人没有直接说教,而是用清新自然的笔触,带我们感受了一次心灵净化之旅。这种含蓄隽永的表达方式,正是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

丘逢甲

丘逢甲(1864年~1912年)近代诗人。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