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冬日长安的雪景,以及旅人孤独的心境。
开头两句点明时间地点:太阳西沉,长安城近在眼前,但诗人却在岁末时节漂泊天涯,暗示一种无法归家的惆怅。
中间四句用生动的画面展现雪景:冻住的云像千亩竹林覆盖天空,积雪压弯了五陵(长安附近贵族陵墓)的松枝。远处的灞桥被雪雾遮掩,若隐若现,而终南山的紫阁峰却因积雪反光显得格外明亮。这些景象既壮丽又清冷,衬托出环境的寂寥。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写游猎者兴致勃勃,与诗人的心境形成对比——他们怎会相信,眼前这个匆匆赶路的旅人,内心毫无欢乐?"无悰"(没有快乐)直接点出诗人的孤寂,雪景再美,也难掩漂泊的落寞。
全诗通过对比(壮丽雪景 vs 游猎者的欢快 vs 诗人的孤独),让读者感受到冬日长安的苍茫之美,以及人在异乡的淡淡愁绪。语言简洁,画面感强,情感含蓄却深刻。
杨慎
杨慎(1488~1559)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首。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