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寒食

江南水国春光饶,清明上巳多招邀。
花阴连络青草岸,柳色掩映红栏桥。
歌调讴哑杂吴俗,髻鬟疏削传南朝。
谁怜北客归未(张本作未归)去,楚魄湘魂惟暗消。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江南地区在寒食节(古代清明节前一两天的节日)时的热闹景象,同时透露出游子思乡的淡淡忧愁。

前四句用明快的笔调勾勒江南春景:
- 江南水乡春光烂漫,清明和上巳节(三月初三)前后人们互相邀约游玩。
- 岸边花草连绵,垂柳的嫩绿与红栏杆的小桥相互映衬,色彩鲜艳活泼。

中间两句转向人文风情:
- 吴地(江南)特有的民间小调混杂着当地方言传来,女子们梳着南朝(六朝)流传下来的简约发髻。这里通过声音和发型细节,展现了江南的历史文化韵味。

最后两句情感转折:
- 在这样欢快的节日里,北方来的游子(诗人自己)却无人关心,只能默默思念家乡("楚魄湘魂"借指思乡之情),在热闹中独自黯然神伤。这种"众人皆欢我独愁"的对比,让思乡之情更显深刻。

全诗就像一幅有声的江南春游图,先用明丽色彩和热闹声响营造节日氛围,最后笔锋一转,用游子的孤独点出:再美的异乡风景,也抚慰不了对家乡的思念。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让惆怅感更加绵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