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书斋

昼闲人静睡相寻,幽鸟时时荐好音。
唤起新秋一襟恨,南窗摇膝费孤吟。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日午后,诗人在书斋中的闲适与孤寂交织的复杂心境。

前两句"昼闲人静睡相寻,幽鸟时时荐好音"展现了一个宁静的秋日场景:白天悠闲,四周安静,睡意不断袭来。偶尔有幽静的鸟儿传来清脆的鸣叫声。这里的"荐好音"用得很妙,把鸟鸣比作献给诗人的礼物,让静谧中多了几分生机。

后两句"唤起新秋一襟恨,南窗摇膝费孤吟"笔锋一转,写诗人被鸟鸣唤醒后涌起的愁绪。新秋时节本该是美好的,却勾起了诗人满腹的惆怅。他独自在南窗下摇着膝盖(古人思考时的习惯动作),费力地吟诵诗句,显得格外孤独。

整首诗的精妙之处在于:
1. 用"睡相寻"这样生动的说法,把困意写成主动找上门来的客人
2. "幽鸟"与"孤吟"形成巧妙对比,鸟儿的活泼更反衬出诗人的寂寞
3. "摇膝"这个细节描写,让读者仿佛看到诗人苦吟的画面
4. 把秋天常见的闲适与文人特有的孤寂感完美融合

诗人通过日常小景,表达了知识分子在悠闲时光中依然难以排遣的孤独感,这种细腻的情感体验穿越时空,依然能引起现代人的共鸣。

李若水

李若水(1093年-1127年),原名若冰,字清卿,洺州曲周县(今河北曲周县)水德堡村人。靖康元年为太学博士,官至吏部侍郎,曾奉旨出使金国。靖康二年随宋钦宗至金营,怒斥敌酋完颜宗翰,不屈被害。后南宋追赠观文殿学士,谥忠愍。有《李忠愍公集》。徽宗宣和四年(1122年),为元城尉,调平阳府司录,济南府教授,除太学博士。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为太常博士。既而使金,迁著作佐郎。使还,擢尚书吏部侍郎兼权开封府尹。二年,从钦宗至金营,金人背约,逼钦宗易服,若水敌不屈残杀,时年三十五。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