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感怀

日坐桃源列画图,酒酣耳热唱呜呜。
名山书有三千卷,别业桑无八百株。
说剑乡人多指点,谈诗夜鬼任胡卢。
穷愁不著《潜夫论》,惭愧徒生七尺躯。

现代解析

这首《春日感怀》通过描绘诗人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感慨,展现了一种既满足又遗憾、既豁达又无奈的情感。

首先,诗人在“桃源”般的美景中享受生活,饮酒作乐,甚至放声高歌,表现出一种惬意自在的心境。“日坐桃源列画图,酒酣耳热唱呜呜”这两句,描绘了诗人沉浸在美好环境中的愉悦心情。

然而,诗人的生活中也有遗憾。他拥有丰富的书籍,象征着精神世界的富足,但“别业桑无八百株”则暗示他在物质上并不富裕,尤其是没有足够的产业来支撑生活。这里形成了一种精神与物质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差距的感慨。

接下来,“说剑乡人多指点,谈诗夜鬼任胡卢”两句,展现了诗人与外界的互动。他可能在乡间谈论剑术,引起别人的指点;深夜与诗友讨论诗歌,甚至引来“夜鬼”的嘲笑。这里既有诗人对生活的积极参与,也隐含了他与外界的某种疏离感。

最后两句“穷愁不著《潜夫论》,惭愧徒生七尺躯”是诗人的自我反省。他觉得自己虽然身处困境,但并未写出像《潜夫论》这样的传世之作,因而感到惭愧。这里的“七尺躯”指的是他的身体,象征着他作为一个人的存在,他在反思自己是否对得起生命的意义。

总的来说,这首诗既有对美好生活的享受,也有对现实困境的感慨;既有对外界的热切参与,也有对自我价值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这种对比与反思,展现了他复杂而真实的情感世界,既有豁达的一面,也有无奈的一面。这种情感的多样性,正是这首诗的魅力所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