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寄四章,次兰史韵 其二

惆怅芳时杜紫薇,登山临水望将归。
白门杨柳春风好,尽日依依属阿谁?

现代解析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春日里的淡淡忧伤和孤独感,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细腻动人。

首句"惆怅芳时杜紫薇"中,"芳时"指美好的春天,"杜紫薇"是一种紫红色的花。诗人看到盛开的紫薇花,本该心情愉悦,却感到"惆怅"(失落),这种反差暗示了内心的孤独。

第二句"登山临水望将归"写诗人独自登山望水,期盼着某人归来。"望将归"三字透露出等待的焦灼和思念。

后两句笔锋一转,写眼前春景:"白门杨柳春风好,尽日依依属阿谁?"南京(白门)的杨柳在春风中摇曳,整天温柔地拂动,却不知是为谁而舞。这里用拟人手法,借杨柳的"依依"之态,反衬出诗人无人相伴的寂寞。

全诗妙在借景抒情——紫薇花开得正好,杨柳春风温柔缠绵,但越是这样美好的景色,越让孤独的人感到失落。诗人没有直接说"我好孤单",而是通过"这些美景为谁存在"的疑问,让读者感受到他无人分享快乐的寂寥,这种含蓄的表达比直白倾诉更打动人心。

丘逢甲

丘逢甲(1864年~1912年)近代诗人。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