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华首台

不到罗浮已十年,登台松柏望苍然。
幢幡曾绕一人后,堂构空惭七众先。
旧植菩提堪荫月,新移石磴尚闻泉。
峰头老少疑残梦,泪逐西风落枕边。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十年后重游罗浮山华首台的感慨,用朴素的语言表达了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怅惘之情。

首联"不到罗浮已十年,登台松柏望苍然"直接点明时间跨度——十年未至,如今重登华首台,看见松柏依旧苍翠,暗示自然永恒而人生易老。这里用"苍然"二字既写松柏颜色,又暗含岁月沧桑之感。

颔联"幢幡曾绕一人后,堂构空惭七众先"运用对比手法:当年自己在此受人尊崇(幢幡环绕),如今寺庙建筑仍在,却惭愧地发现早已有更多修行者走在自己前面。这既写实景变化,也暗含对修行未达更高境界的自责。

颈联"旧植菩提堪荫月,新移石磴尚闻泉"通过新旧对比展开:当年种的菩提树已能遮月,新铺的石阶旁还能听到泉声。这里"荫月""闻泉"两个细节生动展现了寺院环境的清幽,也暗示虽然景物有变化,但禅意依旧。

尾联"峰头老少疑残梦,泪逐西风落枕边"将情感推向高潮:看着山巅的老少僧人,恍惚觉得十年光阴像场残梦,西风中泪水不知不觉打湿了枕头。用"疑残梦"写时光飞逝的恍惚感,用"泪落枕边"这个私密细节,含蓄而深沉地表达了物是人非的伤感。

全诗以时间为主线,通过松柏、寺庙、菩提树、石磴等具体物象的今昔对比,自然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语言平实但情感真挚,最后落泪的细节尤其动人,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作者重游故地时那种既熟悉又陌生的复杂心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