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景州塔
塔势摩苍穹,磴道森十丈。
香界涌青莲,孤茎拔群象。
朅来振衣登,身出飞鸟上。
牖户搜玲珑,俯仰极苍莽。
燕南赵北际,气雄非一状。
城郭带烟雾,郁葱皆北向。
阊阖转句陈,排空詄荡荡。
愿为黄鹄举,超然谢尘鞅。
香界涌青莲,孤茎拔群象。
朅来振衣登,身出飞鸟上。
牖户搜玲珑,俯仰极苍莽。
燕南赵北际,气雄非一状。
城郭带烟雾,郁葱皆北向。
阊阖转句陈,排空詄荡荡。
愿为黄鹄举,超然谢尘鞅。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上景州塔后看到的壮阔景象,以及由此引发的豪迈情怀。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
1. 塔的雄伟气势(前四句):
诗人用"塔尖几乎能碰到天空""台阶有十丈高"这样夸张的说法,突出塔的高耸。又把塔比作"从佛国净土中生长出的青莲花",说它像一根孤零零的花茎,比其他建筑都高出一大截——这些比喻让读者直观感受到塔的壮观。
2. 登高望远的体验(中间八句):
诗人写自己登塔时"抖抖衣服"的细节,说站在塔上比飞鸟还高。他仔细欣赏塔上精致的门窗雕刻("牖户搜玲珑"),然后开始俯瞰大地:往远处看是燕赵大地的雄浑气象,近处城池笼罩在烟雾中,树木都朝着北方生长。天空中的云像皇宫大门("阊阖")一样旋转,又像散开的军阵("句陈")铺满天空——这些描写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3. 超脱世俗的愿望(最后两句):
看着这样的景象,诗人突然想变成一只黄鹄(传说中的神鸟),摆脱世俗生活的束缚("尘鞅"指尘世的牵绊)。这个结尾把登高的兴奋升华成对自由的向往。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用"比飞鸟还高""树木朝北"等具体描写,让抽象的高度变得可感
- 从建筑细节写到天地景象,视野不断开阔,给人层层递进的震撼
- 最后突然的幻想转折,让整首诗从写景升华到抒怀,留下余韵
就像我们今天登上高楼或山顶时,会忍不住拍照发朋友圈一样,诗人用文字记录下了那种"一览众山小"的激动,以及想要放飞自我的心情。不同的是,古人没有相机,但他们用文字创造的画面,反而能穿越千年让我们看见当时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