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儿媚

十年不见柳腰肢。契阔几何时。天遥地远,秋悲春恨,只在双眉。
雁声今夜楼西畔,情愫渺难期。杏花风景,梧桐夜月,都是相思。

现代解析

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故人的深深思念和无法相见的遗憾。词中“十年不见柳腰肢”开篇就点明了时间的流逝和与故人分离的久远,“柳腰肢”以柳枝比喻故人的身姿,显得柔美而令人怀念。接下来的“契阔几何时”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分离的感慨,表达了作者与故人之间的情感深厚却难以相见。

“天遥地远,秋悲春恨,只在双眉”这几句,作者用“天遥地远”来形容与故人相隔的距离之远,而“秋悲春恨”则表达了无论春秋更替,都无法消解对故人的思念和遗憾,这种情感都凝结在“双眉”之间,形象地描绘了作者内心的愁苦。

“雁声今夜楼西畔,情愫渺难期”中,作者以“雁声”作为情感寄托,雁是候鸟,常被用来象征离别和思念,而“情愫渺难期”则表达了与故人重逢的希望渺茫,情感难以实现的无奈。

最后,“杏花风景,梧桐夜月,都是相思”这几句,作者以“杏花”和“梧桐”作为背景,无论看到美丽的杏花还是夜晚的梧桐月影,都会引发对故人的相思之情,表达了作者对故人无处不在的怀念和无法割舍的情感。

整首词情感深沉,语言优美,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作者对故人的深切思念和无法相见的遗憾,让读者能够感受到那种跨越时空的深情和无奈。

刘学箕

刘学箕,生卒年均不详(约公元1192年前后,即宋光宗绍熙时期在世),字习之,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刘子恽之孙。生平未仕,但游历颇广,曾“游襄汉,经蜀都,寄湖浙,历览名山大川,取友于天下”(本集陈以庄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