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神秘相士的形象,通过生动的自然意象和反差描写,传递出对世俗认知的深刻反思。
前四句用"苍天云层垂落""秋江清澈见底"等画面,营造出通透空灵的氛围。这里的"碧眼相士"(蓝眼睛的算命先生)如同天神降临人间,连水中的鱼虾都清晰可见,暗喻他具有洞察世事的慧眼。
后四句出现戏剧性转折:一个穿着麻衣的眉山老者(可能是隐士形象)偷偷观察这个相士。最有趣的是结尾两句——在世俗人眼里(色界)的相士频频点头看似高明,而真正的智者(吾)却宁愿装作瞎子。这里用"装瞎"的意象,犀利地讽刺了那些自以为是的"大师",暗示真正的智慧往往选择沉默。
全诗的精妙之处在于: 1. 用清澈的自然景物反衬人世的浑浊 2. 通过"麻衣老者"与"相士"的对比,展现真假智慧的差异 3. 最后"装瞎"的自我调侃,既幽默又深刻,点明"看破不说破"的处世哲学
诗人用轻松的画面探讨了严肃的命题:我们追求的"真相",可能只是别人精心设计的表演;而真正的明白人,往往选择大智若愚。
文天祥
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