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漏迟 黄叶
额黄山一角,凭谁衬出,疏林高树。
最好斜阳,点缀晚鸦无数。
一片金迷纸醉,偏动了芜城愁赋。
愁欲诉。
蝉鸣向晚,汉宫秋暮。
年来怕过亭皋,为瘦尽诗心,夜寒吟苦。
笠子堆边,忍话绿阴前度。
桴鼓连村未歇,问家在江南何处。
飞梦去。
敲窗又惊风雨。
最好斜阳,点缀晚鸦无数。
一片金迷纸醉,偏动了芜城愁赋。
愁欲诉。
蝉鸣向晚,汉宫秋暮。
年来怕过亭皋,为瘦尽诗心,夜寒吟苦。
笠子堆边,忍话绿阴前度。
桴鼓连村未歇,问家在江南何处。
飞梦去。
敲窗又惊风雨。
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秋日黄昏的萧瑟景象,通过黄叶、斜阳、晚鸦等意象,传递出深沉的愁绪和漂泊无依的孤独感。
上半部分写景:开篇用"额黄山一角"勾勒出山林的局部画面,稀疏的树木在夕阳映照下格外醒目。晚鸦点缀其间,金色的落叶营造出纸醉金迷般的绚烂,但这美景反而触动了词人的愁思。"芜城愁赋"暗示着对往事的伤感,蝉鸣和暮色更添凄凉。
下半部分抒情:词人说自己近年来害怕经过水边亭台,因为作诗太苦,耗尽心力。"笠子堆边"指代漂泊生活,不忍回忆往昔的绿荫时光。远处村落的战鼓声(桴鼓)不断,凸显动荡时局下无家可归的悲凉。最后以风雨敲窗收尾,梦中归乡的愿望也被现实打断,余韵悠长。
全词最动人的是将外在秋景与内心愁苦完美融合,落叶、暮鸦、风雨等自然意象都成为情感的载体。特别是"纸醉金迷"的黄叶与"芜城愁赋"的对比,用绚烂反衬哀愁,手法十分高明。词中既有个人漂泊之苦,又暗含时代动荡之悲,情感层次丰富,读来令人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