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林八景 其七 竹轩诗兴

列国坛皆废,千年风未开。洋洋兼沨沨,季子几时来。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描述了一个历史遗迹的荒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过去辉煌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盼。

首先,“列国坛皆废”指的是古代各国曾经用来祭祀或举行重要仪式的祭坛,如今都已经荒废了。这句表现了时间的无情,曾经的辉煌如今只剩下一片废墟。

接着,“千年风未开”是说这些遗迹已经存在了千年之久,但风依然没有改变它们的面貌。这句强调了时间的漫长和历史的沉重感。

“洋洋兼沨沨”中的“洋洋”和“沨沨”都是形容水势浩大、波澜壮阔的样子。这里可能是在比喻历史的洪流,或者是诗人内心的感慨,如同滔滔江水,无法平息。

最后,“季子几时来”中的“季子”是指春秋时期的贤人季札,他曾经游历各国,见识广博。诗人在这里用“季子”来象征智慧和远见,表达了对未来有识之士的期盼,希望有人能够重新审视这片荒废的遗迹,领悟其中的历史价值和教训。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古代遗迹的荒凉,表达了对历史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诗人希望有人能够继承古人的智慧,重新发现这片土地的价值,继续传承历史的精华。

庄昶

庄昶(1437~1499)明代官员、学者。字孔暘,一作孔阳、孔抃,号木斋,晚号活水翁,学者称定山先生,汉族,江浦孝义(今江苏南京浦口区东门镇)人。成化二年进士,历翰林检讨。因反对朝庭灯彩焰火铺张浪费,不愿进诗献赋粉饰太平,与章懋、黄仲昭同谪,人称翰林四谏。被贬桂阳州判官,寻改南京行人司副。以忧归,卜居定山二十余年。弘治间,起为南京吏部郎中。罢归卒,追谥文节。昶诗仿击壤集之体。撰有《庄定山集》十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