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叫松庵公的老者,通过他的日常生活展现了一种悠然自得、充满生机的晚年境界。
前四句写松庵公的居住环境:他爱栽花,花香吸引了邻居,如今花开得繁茂,引来鸟儿欢唱;他种的松树也长得高大苍劲,树皮像老龙的鳞片一样斑驳有力。"英崛"二字点评得精准,既形容松树的挺拔姿态,也暗指老人精神矍铄。
后四句转到老人的生活状态:虽然头发白了,但还在亲手侍弄花圃("缄泥坼"指培土松土);每逢春天就频频举杯畅饮。最后两句是作者自谦,说自己有幸结识这位老人("仙郎"是美称),因此能写下这首祝寿诗("庄椿"典故象征长寿)。
全诗妙在三点:一是用"花鸟松龙"这些鲜活意象,把平凡生活写得仙气飘飘;二是通过"白首"与"青春"的对比,展现老人不服老的朝气;三是最后巧妙把自己写入诗中,既表达敬意又不显刻意。读来就像看到一幅生动的隐逸图,让人感受到田园生活的美好。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等别号。中国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军事家。民间也普遍流传他的故事传说,关于他年轻时如何聪明,后来如何捉弄官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