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圆明园即景杂赋五首 其二

扫黛山排障,拖蓝涨满塘。
楼台凭点缀,花木杂芬芳。
夹镜浮飞蝀,平流泛画樯。
风凌松干古,日逗竹阴凉。
信矣神仙境,悠然物我忘。
画图曾省识,三岛水中央。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圆明园暮春时节的美景,读起来像一幅色彩明丽的山水画。

前四句用"扫黛""拖蓝"这样生动的动作词,把静止的山水写活了——远山像用青黑色扫出来的屏风,涨满春水的池塘蓝得像是被拖拽开的绸缎。楼台点缀其中,各种花木散发着混合的香气,画面立刻立体起来。

五六句特别有趣:把水面比作镜子,倒映着彩虹般的飞桥;平静的水流上,彩绘的船桨像在画中游动。这里用"夹镜""平流"的巧妙比喻,把虚实相生的景致写得灵动非常。

接着用松树和竹荫带出时间感——苍劲的松树显示岁月痕迹,而跳动的阳光在竹荫间嬉戏,一古一凉形成有趣对比。最后诗人感叹:这真是神仙住的地方啊!看着看着连自己都融入景色,忘记了自己。结尾点出这美景就像传说中蓬莱三仙岛,在水中央若隐若现。

全诗妙在:1)颜色词用得大胆(黛、蓝、画樯)像调色盘;2)动词特别精准(扫、拖、浮、泛)让静景动起来;3)最后两句把实景提升到仙境,留下余味。读着读着,我们仿佛也跟着诗人做了一场春日园林的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