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徐文学廷济月夜步海口旧战场作歌

垒壁当关藓悽绿,野狸独窥空树腹。三更明霜作雪明,高压城门低压屋。

城门断旗摇断笳,屋无人住无乌鸦。乌饥自啄海边骨,笳短能激风中沙。

风吹云头星破碎,月穿海脊山昏斜。乱砾暗走警剽弩,丛荆忽白疑芦花。

恍闻故鬼新鬼语,千里万里不见家。将军昔驻霹礰车,画鼓中营猿臂挝。

揭竿待刃月氏首,抢岸拟沈车纽艖。五千校士一坑陷,蜑雨泊血尸如麻。

贼酋锦袜头蒙幏,拆营造阁同浮阇。琉灯四檐碧光转,万燐影里悬荷茄。

长柄九曲金琵琶,鹿姑肉袒歌咿呀。咿呀一声万燐黯,烟底殇魂飘冉冉。

卖酒楼台死气多,拥艳山川生色减。渚栖觅宅青雁悲,野哭寻坟白杨惨。

市舸危樯天不遮,羁士薄衿泪难掩。今我与客惟两人,形依影接忘主宾。

此地何地夕何夕,何时得晓何年春。残燧方收吉祥岛,流胔谁葬十六门?

祭亡越国无尊俎,招梦徐州有子孙。我歌摧恻愁沄浑,客亦听之悽心魂。

却羞我辈逃兵劫,枉戴高乾履厚坤。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荒凉阴森的旧战场夜景,充满了死亡与哀伤的气息。诗人通过一系列生动的画面,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生命的脆弱。

诗的开头描写了荒废的城墙和野生动物的踪迹,营造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接着用"霜作雪明"的比喻,突出了夜晚的寒冷和压抑感。城门上断裂的旗帜和空荡的房屋,暗示这里曾经发生过惨烈的战斗。

诗中多次出现乌鸦、鬼魂等意象,如"乌饥自啄海边骨"、"恍闻故鬼新鬼语",这些都在强化战场的死亡气息。诗人还通过"五千校士一坑陷"等句,直接表现了战争的惨烈程度。

后半部分转入对往事的回忆,描写了昔日将军的威武和战争的场景,但很快又回到现实的凄凉。最后诗人与友人漫步在这片战场上,感慨万千,既为逝去的生命感到悲痛,又为自己幸存而感到愧疚。

整首诗运用了大量生动的意象和对比手法,如将昔日的辉煌与现在的荒凉对比,将生者的感慨与死者的哀怨对比,深刻表现了战争带来的创伤和人们对和平的渴望。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战场的阴森和历史的沉重。

姚燮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