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七十岁生日时,弟弟德尹写了五首诗为他祝寿,他回赠的第四首。全诗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了晚年生活的闲适满足和对兄弟亲情的珍视。
前四句写家庭生活:别人都说我家欢乐事少,但我和弟弟先后辞官归隐("赋遂初"指辞官),现在日子很惬意。我拄着拐杖站在药树的浓荫下,隔着墙能闻到弟弟家飘来的茶烟——这个细节特别温馨,用"茶烟随风飘来"的画面,生动表现了兄弟比邻而居的亲密。
中间两句回忆往昔:回想年轻时人生道路充满选择("多岐路"),没想到转眼就到晚年,还能和弟弟一起住在这简陋的房子里("敝庐")。这里"容易"用得巧妙,既感叹时间流逝之快,又暗含"能这样安度晚年也不容易"的双关。
最后两句以种树作比:高兴的是当年亲手栽的梨枣现在果实累累("𤍨"同"熟"),园子里绝对没有需要清理的荆棘。这既是写实景,更是比喻人生——年轻时辛勤耕耘,晚年就能享受成果,生活简单纯粹没有烦忧。
全诗亮点在于:1)用"茶烟隔墙"这样生活化的细节表现亲情;2)通过"梨枣熟"和"无荆棘"的对比,展现知足常乐的心态;3)语言朴实如家常话,但字里行间都是历经沧桑后的通透与平和。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