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江叠障图
瓜州东望西津山,山平水阔生寒烟。
海门日出江雾破,沿江山色寒苍然。
五州京岘穹隆隐辚尚不见,况乃鹿跑马迹点滴之微泉。
中泠之南古浮玉,钟鼓下震蛟龙川。
楼台明灭彩翠合,海市仙山当目前。
兴来赤脚踏鳌背,挥弄白日摩青天。
原松芊芊雪欲尽,野气郁郁春逾妍。
三更潮生月西落,寒金万斛流琼田。
江山佳处心自省,画图忽见犹当年。
有如远作美人别,耿耿独记长眉娟。
双瓶买鱼晚渡立,孤篷听雨春滩眠。
翰林东坡知此乐,至今舟上渔子谈苏仙。
玉堂椽蜡照清夜,苇间幽梦来延缘。
山川信羡归未得,送行看尽且作公子思归篇。
海门日出江雾破,沿江山色寒苍然。
五州京岘穹隆隐辚尚不见,况乃鹿跑马迹点滴之微泉。
中泠之南古浮玉,钟鼓下震蛟龙川。
楼台明灭彩翠合,海市仙山当目前。
兴来赤脚踏鳌背,挥弄白日摩青天。
原松芊芊雪欲尽,野气郁郁春逾妍。
三更潮生月西落,寒金万斛流琼田。
江山佳处心自省,画图忽见犹当年。
有如远作美人别,耿耿独记长眉娟。
双瓶买鱼晚渡立,孤篷听雨春滩眠。
翰林东坡知此乐,至今舟上渔子谈苏仙。
玉堂椽蜡照清夜,苇间幽梦来延缘。
山川信羡归未得,送行看尽且作公子思归篇。
现代解析
这首《烟江叠障图》描绘了一幅长江下游的壮丽山水画卷,通过诗人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自然与人文交融的独特魅力。
开篇从瓜州远眺西津山,用"山平水阔生寒烟"勾勒出江面雾气弥漫的朦胧美。随后笔锋一转,描写日出冲破江雾的瞬间,山色突然变得清晰苍翠,这种光影变化被诗人捕捉得极为生动。
中间部分像电影镜头般推进:先远观五州山峦起伏的轮廓,再聚焦到鹿跑泉等细小景观;接着将视线转向金山寺(古浮玉),钟鼓声仿佛能震慑水底蛟龙。诗人用"楼台明灭彩翠合"形容建筑与自然相映成趣,甚至幻想看到了海市蜃楼。
最精彩的是诗人突发奇想,说自己光脚踩在巨龟背上,想要触摸青天。这种夸张的想象把观赏山水时的陶醉感表现得淋漓尽致。随后描写暮春景色:松林积雪将融,原野春意更浓,三更时分的月光与潮水交相辉映,像万斛黄金洒在江面。
结尾处诗人触景生情,把江山美景比作难忘的美丽佳人,又通过"买鱼""听雨"等生活细节,展现渔家闲适。最后借苏东坡的典故,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虽然自己暂不能归隐,但通过这幅画作,已提前神游了这片山水。
全诗最动人的是将实景与幻想、历史与现实完美融合。诗人不仅用眼睛看山水,更用心灵与自然对话,把普通的江景写出了仙气飘飘的意境,同时又带着人间烟火气,让读者仿佛能触摸到江雾的湿润,听到潮水的轰鸣,感受到诗人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热爱。
蔡肇
蔡肇(?~1119)字天启,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人,蔡渊子。北宋画家,能画山水人物木石,善诗文,著有《丹阳集》,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蔡肇初事王安石,见器重,又从苏轼游,声誉益显。尝与王诜、李公麟、苏轼、米芾等十六人雅集西园。在京师开封任官时,画平冈老木,余纸请李公麟画远水归雁和舟楫,早萌退隐之意。画迹有《松路仙岩图》、《山麓渔舟图》、《雪陂钟馗图》、《松下逍遥图》、《煎茶图》,著录于《绘事备考》。又《仁寿图》相传是其作品,著录于《石渠宝笈三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