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归

通籍金闺已四年,遗经仅得守师传。
息心渐已焚残草,学道何妨老一毡。
客醉每参禅讲坐,僧贫犹乞笔耕钱。
思归欲借缑山鹤,骑入罗浮七洞天。

现代解析

这首《思归》表达了一个在官场中度过多年的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回归自然、追求内心宁静的渴望。

首联“通籍金闺已四年,遗经仅得守师传”,意思是说,作者已经在官场中待了四年,虽然职位显赫,但内心却感到空虚,唯一能让他感到安慰的是,他还能坚持传承先贤的经典和智慧。

颔联“息心渐已焚残草,学道何妨老一毡”,作者逐渐放下了对名利的追求,就像烧尽的草一样,不再执着于世俗的浮华。他愿意在修道中度过余生,哪怕生活简朴,只有一席毡子相伴,也无所谓。

颈联“客醉每参禅讲坐,僧贫犹乞笔耕钱”,作者在客居他乡时,常常参与禅修和讲经,与僧人们一起探讨内心的宁静。虽然僧人们生活贫困,甚至需要靠写字、种地来维持生计,但他们依然坚持修行,这让作者感到敬佩和向往。

尾联“思归欲借缑山鹤,骑入罗浮七洞天”,作者渴望回到自然,甚至幻想自己能像传说中的仙人一样,骑着仙鹤飞向罗浮山的仙境,远离尘世的喧嚣,寻找内心的安宁。

整首诗词通过对比官场的浮华与修道的宁静,表达了作者对回归自然、追求心灵解脱的强烈愿望。他厌倦了世俗的纷扰,渴望在简朴的生活中找到内心的平静和自由。这种对内心宁静的追求,是这首诗的核心魅力,也是许多人在忙碌生活中常常感受到的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