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充满禅意的场景,通过简单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传递出深刻的哲理。
开头两句"鼓声绝罢香烟起,涌出潮音满座寒"营造了一个庄严肃穆的氛围。鼓声停止后,香炉的烟雾袅袅升起,这时突然响起如潮水般宏大的诵经声,让在场所有人都感到一种清冷的震撼。这里用"潮音"比喻诵经声的宏大,"满座寒"则生动表现了听者内心的触动。
后两句"为问如何第一义,等閒拈却面前山"转入哲理探讨。"第一义"指的是佛教中最根本的真理。诗人用了一个巧妙的比喻:就像随手就能拿起面前的山一样,真理其实就在眼前,触手可及。这个意象告诉我们,最深奥的道理往往就存在于最平常的事物中,关键是要有觉悟的心。
整首诗通过具体场景的描写,自然地引发出对真理的思考。它告诉我们,不要被表象迷惑,真理可能就在我们习以为常的事物中,需要的只是一颗能够发现它的心。这种将深刻哲理融入日常场景的写法,正是这首诗的魅力所在。
李之仪
李之仪(1038~1117)北宋词人。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沧州无棣(庆云县)人。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