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闻

缺齿胡僧戏剧多,打虚空鼓唱巴歌。山河大地连声笑,争奈聋人耳朵何。

现代解析

这首《无闻》用幽默的画面讲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1. 荒诞的表演者
诗里有个牙齿漏风的外国和尚("缺齿胡僧"),像街头艺人一样又打鼓又唱歌。但他打的鼓是"虚空鼓"(对着空气打鼓),唱的是"巴歌"(可能指冷门方言歌)——全是没人能听懂、看不见的表演。

2. 世界的反应
连山河大地都被逗笑了,但聋人们却毫无反应。这里用夸张手法:聋人当然听不见,但诗人故意说"他们能怎么办",就像在吐槽——对牛弹琴不是牛的错,是弹琴的人没找对观众。

3. 现实隐喻
- 胡僧:可能指说真理的人,或是坚持自我的人
- 虚空鼓巴歌:别人眼里"没用的才华"或"古怪的坚持"
- 聋人:暗指那些永远拒绝理解的人

核心道理
有时候不是你说的不对,而是对方根本"没带耳朵"。就像对着聋子唱rap,再卖力也白搭。诗人用搞笑场景告诉我们:遇到不懂欣赏的人,别较劲,不如学山河大地一起笑看就好。

幽默中的智慧
把"无人理解"这种郁闷事,写成了一场热闹的荒诞剧,最后反而让人释怀——有些事不必强求共鸣。

释绍昙

释绍昙(?~一二九七),字希叟。理宗淳祐九年(一二四九),住庆元府佛陇□□禅寺。景定元年(一二六○),住平江府法华禅寺。五年,住庆元府雪窦资圣禅寺。度宗咸淳五年(一二六九),住庆元府瑞岩山开善禅寺。元成宗元贞三年卒。有《希叟绍昙禅师语录》一卷、《希叟绍昙禅师广录》七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居径《拜呈日本国栗棘庵诸位尊属禅师》。释绍昙诗,以辑自《语录》《广录》者及其中单编之偈颂编为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