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三教图赞》这首诗词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表达了不同人群之间的差异与共通之处,以及人们面对选择时的困惑和智慧。
首先,“六耳不同谋,相看已漏泄”描绘了多方合作时,意见难以统一的场景。每个人的想法和意图都不一样,即使表面上看似合作,实际上已经出现了裂痕。这句诗揭示了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复杂性,以及合作中不可忽视的分歧。
接下来,“都来只三人,证龟却成鳖”用了一个有趣的比喻:三个人(可能代表不同的观点或立场)聚在一起,原本是想证明某种共识(“证龟”),但结果却变成了另一种完全不同的结论(“成鳖”)。这句诗幽默地讽刺了人们在追求共识时,往往会偏离初衷,甚至得到相反的结果。
“者也之乎,无为寂灭”则转向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者也之乎”是文言中常用的虚词,这里可能指的是空谈或形式化的讨论。而“无为寂灭”则指向一种超脱、宁静的境界,暗示过度争论或追求形式上的统一,不如回到内心的平静与无为。
最后,“养家一般,道路千别。别不别,掉棒打落天边月”回到了现实生活的层面。虽然每个人都在为家庭和生活努力(“养家一般”),但每个人的选择和路径却千差万别(“道路千别”)。而“别不别,掉棒打落天边月”则带有禅意,意思是无论你选择什么道路,最终的结果都是一种超脱的状态,就像用棒子打落了天边的月亮一样,既现实又虚幻。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幽默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分歧、追求共识的困难,以及面对选择时的智慧与超脱。它提醒我们,在复杂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平静与无为,或许是一种更为明智的选择。
释梵琮
释梵琮,号率庵。宁宗嘉定十二年(一二一九)住庆元府仗锡山延胜禅院。理宗绍定元年(一二二八)住南康军云居山真如禅院。为南岳下十七世,佛照德光禅师法嗣。有了见编《云居率庵和尚语录》一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释梵琮诗,以辑自《语录》者及《语录》中单编的诗合编为一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