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罗门引 过孟津河山亭故基
短衣匹马,白头重过洛阳城。百年一梦初惊。寂寞高秋云物,残照半林明。澹横舟古渡,落雁寒汀。河山故亭。人与镜、两峥嵘。争信黄垆此日,深谷高陵。一时朋辈,谩留住、穷途阮步兵。尊俎地、谁慰飘零。
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的是一个白发老人重游故地的感慨,像一部浓缩的人生电影,充满时光流逝的沧桑感。
上片像一组电影镜头:老人穿着短衣骑着马回到洛阳城,发现百年光阴恍如一梦。秋天的云寂寞飘着,夕阳把树林照得半明半暗。古渡口停着小船,落单的大雁站在寒冷的河滩上——这些景物都蒙上了回忆的滤镜。
下片转入更深的情感:河山依旧,亭子还在,但人和镜子里的容颜都已苍老。最扎心的是"深谷高陵"这句,说当年热闹的酒席地,现在竟变成了深谷高山,暗喻世事巨变。提到"阮步兵"这个典故(魏晋时期爱喝酒的名士阮籍),其实是说自己像他一样穷途末路。最后发出灵魂拷问:当年喝酒谈笑的地方,现在谁来安慰我这个漂泊之人?
全词妙在把个人记忆与历史变迁糅在一起:洛阳城的云、渡口的船、河滩的雁这些眼前景,都变成了丈量时光的标尺。老人对镜时看到的皱纹,亭子废墟里藏着的青春往事,这种强烈对比特别能引发共鸣。就像我们翻看老照片时,突然惊觉"原来已经过去这么多年了"的那种震撼。
元好问
元好(hào)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诗、文、词、曲。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其“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