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泛舟图为叶润臣阁长题
武昌官柳初飞绵,汉南春水高拍天。
鸣钲伐鼓递相和,市楼歌管声喧阗。
夹江城郭半隐见,沈沈万井腾炊烟。
夜来月上波浪息,画艇叶叶如秋莲。
红镫照我过江去,远闻黄鹤一笛来飞仙。
商妇倚船弄弦索,估客买醉抛金钱。
人间风月几曾见,定与吴会争新妍。
壮游十载不到此,远闻一炬焦可怜。
披图令我惨不乐,知子有意归无缘。
忆昨金田起妖鸟,烽火远照湘漓间。
一朝燎原势莫止,坐令鄂渚飞腥涎。
跨江为梁岂天意,艨艟大舸遭絷牵。
丛台歌舞昼寂寂,荆棘屡变桑麻田。
疆场无人貔貅老,毒雾不散龟山颠。
金陵东望亦如此,繁华浩劫真相连。
春风汀洲花欲然,碧波芳草纷葱芊。
眼前好景归不得,卧游凝涕独潸然。
鲰生三宿心拳拳,亦有梓里遭时艰。
何年置身图画里,一棹径刺潇湘船。
鸣钲伐鼓递相和,市楼歌管声喧阗。
夹江城郭半隐见,沈沈万井腾炊烟。
夜来月上波浪息,画艇叶叶如秋莲。
红镫照我过江去,远闻黄鹤一笛来飞仙。
商妇倚船弄弦索,估客买醉抛金钱。
人间风月几曾见,定与吴会争新妍。
壮游十载不到此,远闻一炬焦可怜。
披图令我惨不乐,知子有意归无缘。
忆昨金田起妖鸟,烽火远照湘漓间。
一朝燎原势莫止,坐令鄂渚飞腥涎。
跨江为梁岂天意,艨艟大舸遭絷牵。
丛台歌舞昼寂寂,荆棘屡变桑麻田。
疆场无人貔貅老,毒雾不散龟山颠。
金陵东望亦如此,繁华浩劫真相连。
春风汀洲花欲然,碧波芳草纷葱芊。
眼前好景归不得,卧游凝涕独潸然。
鲰生三宿心拳拳,亦有梓里遭时艰。
何年置身图画里,一棹径刺潇湘船。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战乱前后长江两岸的对比画卷,通过今昔对比表达诗人对和平生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悲愤。
开篇用明快的笔调勾勒战前武昌的繁华景象:初春柳絮纷飞,汉江春潮涌动,鼓乐声、酒肆歌声交织,万家炊烟升起,夜晚江面画舫如莲叶漂浮,灯火映照下仿佛能听到黄鹤楼的仙笛声。商女弹琴、商人买醉的场景,展现了和平时期市井生活的鲜活画面。
接着笔锋陡转,用"一炬焦可怜"暗示战火摧毁了一切。诗人通过"金田起妖鸟"等隐喻,痛诉太平天国运动带来的灾难:跨江桥梁成为战场,战船被毁,昔日歌舞升平的楼台变得死寂,农田荒芜成荆棘,连龟山也被战火毒雾笼罩。
最后诗人望着画中春景潸然泪下,汀洲花开、碧波芳草的美丽景象与残酷现实形成强烈反差。结尾"一棹径刺潇湘船"的幻想,透露出对逃离乱世、回归宁静的渴望。
全诗最动人的是两种情绪的碰撞:前半段对往昔繁华的细腻追忆越美好,后半段对战乱现实的描写就越显惨痛。这种强烈对比让读者深刻感受到战争对普通人生活的摧毁,以及诗人对和平的深切呼唤。诗中"红镫""秋莲"等意象唯美,而"烽火""腥涎"等用语犀利,形成独特的艺术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