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读书人的内心独白,他坦诚地表达了自己不适合官场,最终选择退隐的心路历程。
开头两句"素无经世怀,学仕本先训"是说:我本来就没有治理天下的抱负,读书做官只是遵循祖辈的教导。这里透露出一种无奈——他走上仕途更多是出于家庭期望,而非个人志向。
接下来"终然拙枘凿,株木臀久困"用两个生动的比喻:就像方榫头硬要塞进圆孔,又像长时间坐在树桩上硌得屁股疼。形象地表现了他在官场格格不入、备受煎熬的状态。
"浑玄当有期,或合阮君遁"提到两个典故:庄子说的混沌状态和魏晋名士阮籍的归隐。表示自己终于等到解脱的时机,可能要和阮籍一样选择隐居了。
最后两句"元龟幸垂兆,长往乃无闷"是说:幸好占卜得到吉兆,长久隐居就不会再烦闷了。这里的"元龟"指占卜用的龟甲,暗示他经过慎重考虑才做出这个决定。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如释重负的解脱感。诗人用朴实的比喻和典故,把一个读书人从勉强做官到毅然归隐的心理转变写得真实可感。特别是"枘凿""臀困"这种生活化的比喻,让现代读者也能立刻体会到他在官场中的痛苦与不适。
祝允明
祝允明(1460—1527)字希哲,号枝山,因右手有六指,自号“枝指生”,又署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汉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他家学渊源,能诗文,工书法,特别是其狂草颇受世人赞誉,流传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祝枝山所书写的“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都是传世墨迹的精品。并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齐名,明历称其为“吴中四才子”之一。由于与唐寅遭际与共,情性相投,民间流传着两人的种种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