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田园杂兴

壁写新年百事昌,春盘次第蓼芽香。
烧灯过了争挑菜,祭社归来便撒秧。
布达几声催耜亩,吴簪天伏正条桑。
一春忙过无多日,又听鹂鹒报麦黄。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农忙的生动画面,充满了生活气息和自然韵律。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它的魅力:

1. 时间线索清晰 全诗按照时间顺序展开:从新年写春联开始("壁写新年"),到准备春菜("春盘蓼芽"),再到元宵节后挑菜种田("烧灯挑菜"),紧接着是春社祭祀后插秧("祭社撒秧"),最后听到布谷鸟叫、看到麦子变黄。就像看一部快进的春耕纪录片。

2. 农事细节生动 诗中藏着许多有趣的农耕细节:用蓼芽等野菜做春盘(类似现在的春卷),元宵节后大家争相选菜种,祭祀土地神后马上开始插秧,布谷鸟叫声成了天然闹钟催人耕种。这些细节让古代农活变得具体可感。

3. 忙碌中的诗意 虽然描写的是忙碌的农事("一春忙过无多日"),但通过"春盘香"、"鹂鹒鸣"这些感官描写,把辛苦的劳作转化成了充满生机的画面。特别是结尾用鸟鸣和麦浪收束,让人感受到付出后的丰收喜悦。

4. 隐藏的生活智慧 诗中暗含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人们根据节日(元宵、春社)、物候(鸟鸣、麦黄)来安排农事,体现着传统农业"顺应天时"的生存哲学。这种智慧在今天依然有启发意义。

整首诗就像一首欢快的春耕协奏曲,把琐碎的农事写得有声有色,让我们看到古人如何在忙碌中创造生活之美,感受他们与自然默契配合的生存智慧。

姚潼翔

姚潼翔,钓台(今浙江桐庐西)人。月泉吟社第二十一名,署名社翁。事见《月泉吟社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