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台放生

高台一上一消魂,触目犹多古迹存。
溪水流来闻越号,舟人指点是胥门。
烟云弄晓青山澹,城郭初晴碧瓦昏。
鱼跃鸢飞归至化,当时歌舞不须论。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登上姑苏台时的所见所感,通过生动的画面和深沉的感慨,展现了历史的沧桑与自然的和谐。

首联"高台一上一消魂,触目犹多古迹存"写登上高台时心情激荡,眼前满是历史遗迹。诗人用"消魂"二字,既表达登高时的震撼,也暗含对往昔的追思。

中间两联用四组鲜明意象勾勒出立体画卷:溪水仿佛传来古越国的号角声,船夫指着远处说是伍子胥的城门;晨雾中青山若隐若现,雨后初晴的城郭上碧瓦泛着微光。这些画面既有声音(越号),又有视觉指引(胥门),还有光影变化(烟云弄晓、碧瓦昏),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尾联"鱼跃鸢飞归至化,当时歌舞不须论"最见深意:眼前鱼鸟自在的景象体现自然造化,相比之下,当年吴王夫差在此歌舞享乐的历史已不值一提。诗人通过自然永恒与人事短暂的对比,表达了对历史兴衰的淡然超脱。

全诗妙在将眼前景、耳边声、心中情自然融合,用通俗如"舟人指点""鱼跃鸢飞"等生活化描写,把厚重的历史思考化作可感的画面,最后落脚于对自然生命力的赞叹,让读者在美景中自然领悟人生哲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