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 秋屏
敌住霜威,不教移入帘阴。
沉沉十二连环影,认眉山、瘦却秋深。
蓦题诗、六扇琉璃,墨黦香侵。
个侬悄记巫峰路,黯藏娇贮恨,坠响斜簪。
里外分明,夜来微逗琴心。
那回潜听鸳鸯浴,却迷藏、悄地愔愔。
画潇湘、十幅无多,水墨云林。
现代解析
这首《高阳台 秋屏》描绘了一个深秋的景象,充满了细腻的情感和隐晦的思绪。
首先,诗的开头通过“睡鸭宵偎,粉蛾晨贴”这样的细节,描绘了夜晚和清晨的静谧氛围。鸭子依偎而眠,粉蛾在晨光中轻轻贴附,给人一种宁静而温暖的感觉。然而,接下来的“曲房遮断难寻”却暗示了一种隔绝和隐秘,仿佛有什么东西被遮挡,难以找寻。
接着,诗中提到“敌住霜威,不教移入帘阴”,这里用“霜威”来比喻秋天的寒冷,而“不教移入帘阴”则表达了某种抵抗,不愿让寒意侵入内心。这种抵抗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更是心灵上的,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某种坚持或保护。
“沉沉十二连环影,认眉山、瘦却秋深”这一句,通过“十二连环影”和“眉山”的比喻,描绘了深秋的萧瑟和消瘦。这里的“眉山”可以理解为山峰,也可以联想到人的眉毛,暗示了诗人或诗中人物的消瘦和憔悴。
接下来的“蓦题诗、六扇琉璃,墨黦香侵”则突然转向了诗意的表达。诗人可能在某个瞬间灵感迸发,写下了诗句,而“六扇琉璃”则可能指的是窗户,暗示了诗人在窗前的沉思和创作。墨香和香气交织,给人一种诗意盎然的感觉。
诗的后半部分则更多地表达了情感和回忆。“个侬悄记巫峰路,黯藏娇贮恨,坠响斜簪”这里提到了“巫峰路”,可能象征着一段难以忘怀的旅程或回忆。而“黯藏娇贮恨”则表达了深藏不露的怨恨和遗憾,斜坠的簪子则暗示了某种失落或悲伤。
“里外分明,夜来微逗琴心”这一句,通过“里外分明”表达了某种清晰的界限,而“夜来微逗琴心”则暗示了夜晚的琴声勾起了内心的某种情感。琴声微弱,却触动了心灵,给人一种温柔而深刻的感觉。
最后的“那回潜听鸳鸯浴,却迷藏、悄地愔愔”则回忆了某个特定的时刻,可能是偷听鸳鸯戏水的场景,充满了隐秘和柔情。而“画潇湘、十幅无多,水墨云林”则以画作为结尾,潇湘的风景被描绘得如诗如画,水墨云林则给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感觉。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隐晦的比喻,表达了深秋的萧瑟、内心的情感波动以及对往事的回忆。诗人用丰富的意象和情感,勾勒出一幅既静谧又充满思绪的画面,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秋天的深沉和内心的复杂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