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阅黄岘孙参军艺兰馆诗草中有甲申1884乙酉1885两年马江基隆纪事诗稽覈精详当日战守情形历历在目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洵统兵者之龟鉴也意有所感追和八首①
一从互市遍闽东,海角频吹舶趠风。
破浪早忧鲸力厚,插天顿失虎门雄。
敌情要约还修礼,廷议羁縻适启戎。
枕上行师多掣肘,疆臣何自奏肤功。
破浪早忧鲸力厚,插天顿失虎门雄。
敌情要约还修礼,廷议羁縻适启戎。
枕上行师多掣肘,疆臣何自奏肤功。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大白话讲,就是作者读了前人记录1884年中法战争的史诗后,有感而发写的读后感。全诗用生动的比喻和直白的批评,还原了清朝在战争中的被动局面。
前两句说通商口岸开放后,福建沿海就经常出现外国军舰("舶趠风"指外国船带来的风波)。三四句用"鲸鱼力气大"比喻法国海军强大,用"虎门失守"暗指清朝海防崩溃。五六句直接批评清政府:明明知道敌人不安好心("敌情要约"),还想着用怀柔政策("修礼"),结果反而引发战争("启戎")。
最后两句最犀利:躺在床上的官员("枕上行师")瞎指挥,处处牵制前线将领,这样的领导怎么可能打胜仗?"何自奏肤功"就是反问:你们这些当官的哪来的脸报战功?
全诗亮点在于用"鲸鱼""老虎"这些动物比喻敌我力量,把复杂的战争局势说得通俗易懂。最后两句更是直接戳破清政府的无能,就像现在网友吐槽"外行领导内行"一样直白有力。这种借古讽今的写法,让普通读者也能感受到作者对腐败官僚的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