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五日特召(臣)英至懋勤殿上讲中庸及太极西铭之学并命(臣)英敷陈经书大义复亲洒宸翰书忠孝存诚大字二幅以赐(臣)不胜荣幸恭赋八首 其四

雅颂由来被管弦,先王风教在遗编。
睢麟八百基王化,敬诵周南第一篇(讲毛命臣英诗首章)。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清朝官员张英在受到皇帝召见讲学后,为表达感激之情而写的组诗之一。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表面场景:诗中回忆了给皇帝讲课的内容——主要讲解了《诗经》中《周南》第一篇(可能是《关雎》)。皇帝不仅认真听讲,还亲笔题写"忠孝存诚"大字赏赐,让作者倍感荣耀。

2. 深层含义:通过"雅颂""风教"等词,强调古代诗歌不仅是文艺作品,更是承载先王教化的重要工具。特别提到《关雎》(睢麟指代雎鸠),暗示儒家认为诗歌应该像《诗经》那样,起到教化百姓、巩固统治的作用。

3. 巧妙手法:最后一句"敬诵周南第一篇"看似简单,实则包含深意。既如实记录讲课内容,又通过选择《关雎》这首讲"后妃之德"的诗,含蓄赞美了皇帝的治国有方,体现文人含蓄表达技巧。

全诗通过一次讲课经历,展现了古代"诗教"传统的重要性,以及臣子对君王的忠诚与敬仰,是典型的宫廷应制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