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十首 其五

虎视何耽耽,高负山之隅。
所性嗜食人,安择贤与愚。
牙爪非不利,积恶已盈辜。
蒐苗殄异类,除之不须臾。
虽无救所伤,报复快万夫。
凶顽适自戕,天网孰云疏。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老虎比喻恶人,揭露了凶残者的本性,表达了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信念。

前四句把恶人比作盘踞山头的猛虎:老虎贪婪地盯着猎物("虎视眈眈"),占据有利地形,天生就爱吃人,根本不分好人坏人。这里生动刻画了恶人凶残的本性——他们作恶不是偶然的,而是骨子里的天性。

中间四句写恶人自取灭亡:虽然恶人爪牙锋利(指有权势),但作恶太多终将遭报应。就像猎人清除害兽一样,消灭他们不需要犹豫。这里用打猎的比喻说明,铲除恶势力是正当的。

最后四句点明主题:虽然恶行已经造成伤害,但惩恶扬善能大快人心。凶徒其实是自寻死路,天道公平从不会漏网。诗人用"天网"这个形象比喻,强调正义或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

全诗最精彩的是用猛虎比喻恶人,既形象又深刻。诗人没有简单说教,而是通过猛虎食人的画面,让读者直观感受到恶人的可怕。最后传递的"恶有恶报"思想,既是对受害者的安慰,也是对正义的坚定信念。这种借物喻人的手法,比直接说理更有感染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