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沈檴翁姚薏田沈积山诸先生含叔七兄登南屏诣壑庵观磨崖隶书家人卦傍晚泛湖而归
夙昔抱微尚,溪山嗜幽讨。
况兹风日佳,招携得朋好。
芒鞋蹋白云,人影乱芳草。
夹道繁荆榛,到门荫松筱。
略彴自逶迤,清泉一泓绕。
何年峦翠中,凿此金鱼沼。
阇黎揖迎宾,骨相清且老。
坐我青豆房,净域尘不扰。
石鼎煮新茶,山厨饭香稻。
乘兴入岩洞,缭曲景幽窅。
须臾缘磴上,如行众树杪。
快观磨崖碑,笔势最夭矫。
云是涑水书,前辈每稽考。
岁久苔藓侵,拂拭劳手爪。
悔不响拓归,装潢成墨宝。
斜阳闻寺钟,出谷循故道。
鼓棹向中流,舟轻疾于鸟。
烟水何濛濛,云峰殊杳杳。
回首望南屏,断塔挂林表。
况兹风日佳,招携得朋好。
芒鞋蹋白云,人影乱芳草。
夹道繁荆榛,到门荫松筱。
略彴自逶迤,清泉一泓绕。
何年峦翠中,凿此金鱼沼。
阇黎揖迎宾,骨相清且老。
坐我青豆房,净域尘不扰。
石鼎煮新茶,山厨饭香稻。
乘兴入岩洞,缭曲景幽窅。
须臾缘磴上,如行众树杪。
快观磨崖碑,笔势最夭矫。
云是涑水书,前辈每稽考。
岁久苔藓侵,拂拭劳手爪。
悔不响拓归,装潢成墨宝。
斜阳闻寺钟,出谷循故道。
鼓棹向中流,舟轻疾于鸟。
烟水何濛濛,云峰殊杳杳。
回首望南屏,断塔挂林表。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群文人雅士结伴游山玩水的闲适生活,充满了自然之美和文人雅趣。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写出发和登山。诗人说他们一行人平时就喜欢游山玩水("夙昔抱微尚,溪山嗜幽讨"),今天趁着好天气结伴出游("况兹风日佳")。他们穿着草鞋("芒鞋")走在山路上,人影在花草间时隐时现("人影乱芳草"),路上有荆棘灌木("夹道繁荆榛"),到了寺庙门前看到翠竹成荫("到门荫松筱")。
第二部分写寺庙中的见闻。他们走过曲折的小桥("略彴自逶迤"),看到清澈的泉水环绕。寺庙里的老和尚("阇黎")热情接待他们,在清净的禅房("青豆房")里,他们喝着新煮的茶,吃着香喷喷的米饭。然后他们兴致勃勃地去参观岩洞和磨崖石刻,看到宋代司马光(涑水先生)题写的《家人卦》碑文("磨崖碑"),虽然年代久远长满青苔,但笔力依然雄健("笔势最夭矫")。
第三部分写傍晚泛舟而归。听到寺庙的钟声("斜阳闻寺钟"),他们沿着原路返回,乘着小船在湖上飞快地划行("鼓棹向中流,舟轻疾于鸟")。回望南屏山,只见断塔在树林间若隐若现("回首望南屏,断塔挂林表"),营造出一种悠远宁静的意境。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生动展现了古代文人的雅集生活,既有山水之乐,又有文化熏陶。
2. 用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物,如"人影乱芳草"、"断塔挂林表"等句都很有画面感。
3. 通过饮茶、观碑等细节,表现了文人高雅的生活情趣。
4. 从出发到归来的完整叙事,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地跟随他们游历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