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暮春时节的感伤画面,通过细腻的意象传递出时光流逝的惆怅。
前两句用"烟柳风桃""黄鹂紫燕"这些春日典型景物,却给它们蒙上愁绪,暗示美好事物即将消逝。画楼被春景隔开,暗示人与美好之间总有距离。
中间四句形成巧妙对比:晚霞映照的锦浪(可能指落花)很美,但树上花朵已所剩无几;晨露滴在金茎(花枝)上,却宣告秋天将至。人因伤春而消瘦,连花也仿佛要凋谢;花香消散后,唯有月光依旧停留。这些意象都在诉说"美好易逝"的永恒主题。
最后两句用典:画家耗尽笔墨也留不住春光,就像江淹(江郎)梦中失去才情一样无可奈何。这里把伤春之情升华到艺术创作层面——再高超的技巧也敌不过自然规律。
全诗最动人的是"人瘦花前花欲谢"这句,把人与花的命运交织在一起:人因怜花而憔悴,花似乎也感应到人的悲伤而加速凋零。这种物我交融的写法,让普通的伤春主题有了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