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

突起金鳌玉作围,天于设险出神机。
众流不息朝宗意,元气长浮落日辉。
云叶暗吹神女佩,浪花应湿定僧衣。
鱼龙不碍中流舞,鸿雁能忘北首归?
桃叶翠颦杨子渡,麦苗青茁蒜山矶。
不因慷慨投鞭众,自是艰危击节稀。
总会华夷民阜杂,分徵玉帛使舟飞。
射蛟人去空英杰,化鹤仙来叹是非。
西日柁楼仍浩浩,南冠鬓发故依依。
书生闭户堪终老,跋涉何劳与命违。

现代解析

《渡江》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渡江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赞叹和对人生境遇的思考。

首先,诗中描绘了江边的壮丽景色。江水浩荡,如同金鳌般雄壮,周围的山石也如玉般精美,仿佛天意设下的险境,展现出大自然的神奇与威严。江水滔滔不绝,流向远方,象征着万物归一的自然规律。夕阳的余晖洒在江面上,给整个景象增添了一层温暖的光辉。

接着,诗中提到了“神女”和“定僧”,象征着超脱世俗的存在。神女的玉佩在云中隐约可见,似乎暗含着某种神秘的力量;而江水的浪花打湿了定僧的衣衫,暗示了即使是修行者也难以完全避开世俗的纷扰。鱼龙在江中自由游动,象征着自然的和谐与生机,而鸿雁却不忘北归,暗示了人们心中对故乡的眷恋。

诗中还提到了“桃叶”和“麦苗”,分别代表了江边的植物。桃叶青翠,象征着生命的活力;麦苗茁壮成长,预示着丰收的希望。这些自然景象与作者的心境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既壮丽又细腻的画面。

在诗的后半部分,作者开始反思人生。他提到“慷慨投鞭”和“艰危击节”,暗指那些在历史中英勇奋斗的人物,但这些人最终也难逃命运的安排。尽管如此,作者依然感叹人生的艰难与无常,认为即使在盛世繁华之中,也难免有纷争与困扰。

最后,作者以“书生闭户堪终老”作结,表达了自己对平静生活的向往。他认为,与其在外奔波劳碌,不如在家中闭门读书,安度晚年。这种态度既是对现实的一种无奈,也是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世界的深刻感悟。它既有对大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境遇的反思,充满了哲理与情感的交融。

0